彭支伟
  • 系别:国际经济贸易系

  • 职称:副教授

  • 行政职务:系主任

  • 研究领域:

    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价值链;开放宏观经济;数字经济与贸易。


  • E-mail:pengzw@nankai.edu.cn

个人简介
彭支伟,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主任,南开大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中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地理经济学会自由经济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开放宏观经济、全球价值链、数字经济与贸易。2006. 09---2009.07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博士研究生2007. 10-2008. 10     南开大学与英国伯明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2003. 09-2006. 07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硕士研究生1998. 09-2002. 07     中南大学(原中南工业大学)管理信息系统系,本科
校内外职务
教育和工作经历

2009.07-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教师

2006. 09-2009.07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博士研究生

2007. 10-2008. 10    英国伯明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

2003. 09-2006. 07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硕士研究生

1998. 09-2002. 07    中南大学(原中南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管理系,本科

讲授课程

博士:《开放宏观经济学》

本科:《西方经济学(中级微观)》,《数字经贸前沿与实践专题系列讲座》

科研成果

彭支伟,赵来勋,张伯伟,曹益豪,“贸易成本冲击的价值链传导效应--产品复杂度视角”,《经济学(季刊)》,2025年9月(第25卷第5期);

彭支伟,“外贸高质量发展呼唤更多‘爆款’”,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年6月17日;

彭支伟,“扬帆出海,小企业有大舞台”,《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11月19日;

彭支伟,“‘这片海’的机遇属于世界”,《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3月30日; 

彭支伟,“呵护世界经济复苏的火种”,《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5月12日;

彭支伟,“把握经济长期趋势,冷静应对疫情冲击”,《天津体改研究》,2020年第3期;

Zhiwei Peng , Ziliang Yu , Huifu Nong,  Inter-Type Investment Connectedness: A New Perspective on China’s Booming Real Estate Market. Global Economic Review, Vol.49, 2020 , Issue 2, pp. 186-204.

彭支伟,“抓住开放大门里的共赢商机”,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月7日;

彭支伟,“自贸区扩容升级”,《中国金融》,2019年第17期;

彭支伟,“全球跨国企业高管云集青岛,聊什么?”,海外网,2019年10月20日;

PENG Zhiwei, U.S. Trade Protectionism- a game of “More Harm than Good”, China Knowledge, 2018年10月7日;

彭支伟,“中国再向世界传递发展信号”,海外网,2018年9月20日;

彭支伟,“中国底气何来? ”,海外网,2018年9月29日;

彭支伟,“中美贸易争端的成因、影响与对策”,《天津体改研究》,2018年第7期;

彭支伟,张伯伟,“中国国际分工收益的演变及决定因素分解”,《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6期;

彭支伟,张伯伟,“中间品贸易、价值链嵌入与国际分工利益分配--基于中国的分析”,《世界经济》,2017年第10期(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双语数据库收录);

彭支伟,“全球治理中国先发展好自己”,国是直通车(中新社),2017年1月12日;

彭支伟,“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8月8日;

彭支伟,张伯伟,“国际经贸规则重构与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经济研究》工作论文(WP811);

彭支伟,张伯伟,“看格局:TPP和亚太国际分工”,《金融博览》,2015年11月;

彭支伟,张伯伟,“TPP对东亚FTA经济效应的影响”,《国际贸易法论丛(第5卷)》(冯军,陈晶莹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

彭支伟,张伯伟,“TP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中国的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贸易研究》,2013年第7期全文转载,2013-2015《国际贸易问题》杂志论文引用率排名第1;2024年入选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

彭支伟,张伯伟,“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推进路径—基于SMART的模拟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12年第12期;

彭支伟,“经济全球化调整期与中国开放型经济建设”,《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1期全文转载;

彭支伟,佟家栋,刘竹青,“垂直专业化、技术变动与经济波动”,《世界经济》,2012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彭支伟,刘钧霆,“东亚经济合作的现状、趋势与展望”,《经济问题探索》, 2012年第3期;

胡昭玲,彭支伟,辛明香,“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结构优化---中韩两国的比较分析”,《国际经济学评论》,2010年第4期。

Zhiwei Peng, “Comparative Advantages, Vertical Production/Trade and Economic Volatility”, 2011留美经济学年会(CES) 入选论文  佟家栋,云蔚,彭支伟,“新型国际分工、国际收支失衡与金融创新”,《南开经济研究》,2011年第3期

佟家栋,彭支伟,“政府在经济市场化中的作用—中国入世十年的思考”,《国际贸易》,2011年第10期;

佟家栋,彭支伟,“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会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吗”,《学术研究》,2010年第2期;

彭支伟,佟家栋,白雪飞,“地区分工、外部冲击与东亚经济合作”,《世界经济》,201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10年第9期全文转载;

彭支伟,白雪飞,“服务联系成本,基础设施建设和东亚垂直分工:1992-2006”,《世界经济研究》 ,2010年第6期;

刘钧霆,彭支伟,“中日机电品生产分工发展的实证研究”,《日本研究》,2009年第2期;

彭支伟,“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12期;

佟家栋,彭支伟,“世界贸易回顾与展望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和对策”,《国际贸易》,2008年第 12期;

佟家栋,彭支伟,“从“干中学”到“加工中学”---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技术外溢与自主创新”,《南开学报》,2007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12期转载);

张伯伟,彭支伟,“东亚地区经济内部化及产业分工体系研究”,《南开学报》,2006年第5期。

彭支伟,张伯伟,《中间品贸易、价值链嵌入与国际分工利益分配--基于中国的分析》,《世界经济》,2017年第10期;

彭支伟,《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人民日报海外版》,第9787号,2016年8月8日;

彭支伟,张伯伟,《看格局:TPP和亚太国际分工》,《金融博览》,2015年11月;

彭支伟,张伯伟,《TPP对东亚FTA经济效应的影响》,《国际贸易法论丛(第5卷)》(冯军,陈晶莹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

彭支伟,张伯伟,《TP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中国的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贸易研究》,2013年第7期全文转载,2013-2015《国际贸易问题》杂志论文引用率排名第1;

彭支伟,张伯伟,《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推进路径—基于SMART的模拟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12年第12期;

彭支伟,《经济全球化调整期与中国开放型经济建设》,《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1期全文转载;

彭支伟,佟家栋,刘竹青,《垂直专业化、技术变动与经济波动》,《世界经济》,2012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彭支伟,刘钧霆,《东亚经济合作的现状、趋势与展望》,《经济问题探索》, 2012年第3期;

胡昭玲,彭支伟,辛明香,《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结构优化---中韩两国的比较分析》,《国际经济学评论》,2010年第4期。

Zhiwei Peng, “Comparative Advantages, Vertical Production/Trade and Economic Volatility”, 2011留美经济学年会(CES) 入选论文  

佟家栋,云蔚,彭支伟,《新型国际分工、国际收支失衡与金融创新》,《南开经济研究》,2011年第3期

佟家栋,彭支伟,《政府在经济市场化中的作用—中国入世十年的思考》,《国际贸易》,2011年第10期;

佟家栋,彭支伟,《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会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吗》,《学术研究》,2010年第2期;

彭支伟,佟家栋,白雪飞,《地区分工、外部冲击与东亚经济合作》,《世界经济》,201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10年第9期全文转载;

彭支伟,白雪飞,《服务联系成本,基础设施建设和东亚垂直分工:1992-2006》,《世界经济研究》 ,2010年第6期;

刘钧霆,彭支伟,《中日机电品生产分工发展的实证研究》,《日本研究》,2009年第2期;

彭支伟,《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12期;

佟家栋,彭支伟,《世界贸易回顾与展望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和对策》,《国际贸易》,2008年第 12期;

佟家栋,彭支伟,《从“干中学”到“加工中学”---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技术外溢与自主创新》,《南开学报》,2007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12期转载);

张伯伟,彭支伟,《东亚地区经济内部化及产业分工体系研究》,《南开学报》,2006年第5期;

研究课题

2020,“天津面向东北亚发展研究”, 天津市社科界深学笃用“千名学者服务基层”活动大调研重点项目,已结项;

2017, “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国的对策研究”,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教师研究启动项目(018000001);

2016,“利用夏季达沃斯论坛推进‘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经济发展新模式”,国家发改委国际司,已结项;

2016,“全球经济调整与中国对外开放新体制建设”, 天津市夏季达沃斯论坛议题研究项目,已结项;

2015,“我国实施FTA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5BJY005),已结项;

2014,“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价值链升级”, 天津市夏季达沃斯论坛议题研究项目,已结项;

2014,“后金融危机时期东亚经济不平衡及中国的战略研究”, 南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一般项目(NKZXB1429),已结项;

2012,“新型国际分工、全球经济失衡及中国的对策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2YJC790151),已结项;

2012, “全球贸易格局的调整”, 天津市夏季达沃斯论坛议题研究项目,已结项;

2010,“全球贸易不平衡与贸易保护” ,天津市夏季达沃斯论坛议题研究项目,已结项;

2010,“后金融危机时期东亚经济不平衡及我国战略研究”,南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一般项目(NKZXB10059),已结项;

2009,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内青年项目(NKQ09015),已结项。

获奖情况

1.2023年校级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20年校级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19年中经智库第三届“启程·思想者”青年经济学者评选优秀学者奖;2018年校级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天津市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7);2016年校级本科优秀论文指导教师;2012年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9年度南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2006年度南开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奖。

2.天津市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7);

3.2016年校级本科优秀论文指导教师;

4. 2012年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5.《东亚生产与贸易一体化---结构、机制与外部冲击》,入选2009年度南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6.《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其对东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获2006年度南开大学优秀硕士论文一等奖;

对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