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镰
  • 系别: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

  • 职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 行政职务:南开大学校长助理,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同时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

  • 研究领域:

    区域产业分析、物流规划与政策


  • E-mail:liubl@nankai.edu.cn

个人简介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南开大学海南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口岸协会副会长、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荣誉博士。曾任南开大学校长助理、教育部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获得改革开放四十年“交通运输与物流杰出专家40人”荣誉称号。长期从事区域产业分析和区域物流规划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及几十项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课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提高京津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及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研究》(20ZDA04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自由贸易区制度创新与保障体系研究》(14JZD020)和马工程特别委托项目《我国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研究》(2021MYB013)等课题。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出版专著近三十部,代表性著作有《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2-2021)》《中国区域产业经济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系统规划》《南开大学交通经济研究丛书》,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多次获得中央及省部级领导批示。
学习经历
天津大学数学系           理学学士学位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经济学硕士学位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7年—1993年   南开大学交通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1991年    晋升为副教授1991年9月—1993年3月  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和宾西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1996年—1998年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1998年    晋升为教授1998年—2020年   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2001年—2020年   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2002年—2008年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2007年—2012年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2011年—2017年   南开大学校长助理2012年至今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2014年           弗林德斯大学荣誉博士2017年至今    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       2018年至今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2019年至今    南开大学海南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论文专著
论文[1]“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与动态演进”[J].中国软科学,2022(01)[2]“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解析与路径选择”[J].改革,2021(4)[3]“中国区域经济理论演进与未来展望”[J].管理世界,2020(02)[4]“‘十四五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展望”[J].管理世界,2020(05)[5]“中国区域经济发展70年回顾及未来展望”[J].中国工业经济,2019(09)[6]“区域市场分割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邻近效应分析—基于1989—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J].经济地理,2018(10)[7]“自贸区对地区经济影响的差异性分析—基于合成控制法的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8(03)[8]“自贸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来自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准实验的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08)[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什么是必由之路?——中国式产能过剩的经济学解释”[J].经济研究,2017(02)[10]“京津冀区域协同的路径与雄安新区改革”[J].南开学报,2017(04)[11]“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绩效、源泉与演化:基于要素分解视角”[J].经济研究,2015(08)[12]“An adaptive quantum swarm evolutionary algorithm for partner selection in virtual enterpris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4(04)SCI[13]“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and evolution of the composing factors of logistics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a perspective from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14(05)SSCI[14]“中国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评价与要素效率解构”[J].管理世界,2013(02)[15]“创新过程、创新环境及其跨层级交互作用对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知识生产函数的两阶层线性模型分析”[J].财经研究,2013(03)[16]“基于价值链片段化的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J].中国科技论坛,2013(11)[17]“The composing elements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a logistics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from a life cycle point of view”[J].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2012,(06)SSCI[18]“行业间生产率联动对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引入经济距离矩阵的空间GMM估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03)[19]“行政垄断、替代竞争与中国铁路运输业经济效率——基于SBM-DEA模型和面板Tobit的两阶段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2(02)[20]“我国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研管理,2012(07)[21]“非均质后发大国中区域差异、空间互动与协调发展的关系研究”[J].财经研究,2012(04)[2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库存成本降低”[J].中国工业经济,2011(05)[23]“On the Logistics Cooperation of Chinese Mainland,Taiwan and Hong Kong in the Post-crisis Era”[J].E-Business undefinedamp;E-Government ICEE,2011(05)EI[24]“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03)[25]“制造业物流外包与生产率的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09)[26]“规模和所有权视角下的中国钢铁企业动态效率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J].中国软科学,2010(01)[27]“开放条件下中国物流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03)[28]“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实证分析:1990-2006——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J].南开经济研究,2009(03)[29]“我国不同等级、不同区位城市医院的经营绩效比较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02)[30]“我国对外开放机场的动态生产效率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10)[31]“准公共物品私人供给机制的博弈分析——以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7(08)[32]“中国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06)[33]“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南开经济研究,2004(01)[34]“面向21世纪的我国旅客运输需求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1998(01)专著[1]《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2-2021)》[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等,2002-2021年[2]《南开大学区域产业经济研究丛书》[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2016年[3]《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Proliferation and lnternationalization》[第一作者].Springer-Verlag Press,2015年[4]《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Assimilation and lnnovation》[第一作者].Springer-Verlag Press,2014年[5]《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Consolidation and Deepening》[第一作者].Springer-Verlag Press,2013年[6]《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Transformation and Revitalization》[第一作者].Springer-Verlag Press,2012年[7]《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An introduction》[第一作者],World Scientific,Singapore,2011年[8]《中国区域产业经济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9]《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系统规划》[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10]《南开大学交通经济研究丛书》[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11]《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12]《中国港口经营战略经典案例》[副总编],2006年[13]《港口发展战略与规划》[副总编],2005年[14]《21世纪两岸三地现代物流发展研究》[主编],2004年[15]《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译著).中信出版社,2004年[16]《21世纪两岸三地现代物流发展研究》(主编),2003年[17]《物流管理》(译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18]《现代物流与天津发展》[副主编],2002年[19]《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主编],2002年[20]《现代经济增长与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研究》[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21]《城市交通经济分析》[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22]《中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研究_世界银行灰皮书》[运输系统与经济分析组],1994年
基金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ZDA041)“提高京津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及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研究” 2020年[2]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4JZD020)“中国自由贸易区制度创新与保障体系研究”2014年[3] 马工程特别委托项目(2021MYB013)“我国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研究 ”2021年[4]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24B03)“果蔬农超对接供应链系统集成与应用示范”2011年[5]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30B00)“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研究”2006年[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73046)“基于区域竞争力的物流系统规划模型与方法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2006年[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4BJY059)“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04年[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166)“中国空间经济网络分析与优化”2013(合作)[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0FJL008)“区域产业经济分析”2010年[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JY074)“京津冀城市群区域综合物流系统布局研究”2010年[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BJY059)“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兼论合作竞争型市场的培育”2004年[12]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课题“教育科学决策研究”重大项目(12JDJC001),“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与教育宏观布局研究”2012年[1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资助项目(10JBG006)“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11年[14]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课题(18JF084)“京津冀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如何实现协同发展”2018年[15]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应急课题(KXJC2019YJ003)“教育服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019年[16] 教育部“十五”规划博士点项目(01JB790041)“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城市竞争力研究”2001年[17] 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2009GXS1D010)“环渤海地区扩大开放与区域创新战略研究”2009年[18] 国家软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09GXS1D010)“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的环渤海地区扩大开放与区域创新对策研究”2009年[19] 国家973项目子课题(2006CB705507-2)“典型大城市交通疏堵问题的综合实证研究”2007年[20] 国家软科学基金项目(Z00021)“城市现代物流产业战略研究”2000年[21] 国家软科学基金项目(2001DG000034)“我国现代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2000年
荣誉奖励
[1] 《建设一流口岸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会更大作用》,天津市第十五届优秀调研成果奖二等奖,2021年[2] 《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理论体系、评价方法与发展对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什么是必由之路?——中国式产能过剩的经济学解释》,天津市第十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9年[4] 《天津推进京津都市连绵带建设的战略研究》,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8年度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2019年[5]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绩效、源泉与演化:基于要素分解的视角》,天津市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8年[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什么是必由之路?——中国式产能过剩的经济解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2018年中国智库学术成果“优秀论文奖”,2018年[7] 《关于我市抢抓机遇,更好地服务雄安新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6-2017年度天津市优秀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2018年[8] 《互联网革命与中国业态变革》,2016年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17年[9]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我市“十三五”发展思路建议》,2014-2015年天津市优秀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16年[10] 《关于京津联手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建议》,2014-2015年天津市优秀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16年[11] 《关于京津联手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建议》,天津市第十三届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2015年[12] 《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Transformation and Revitalization》,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第十一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2015年[13] 《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天津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3年[14]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6)》,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8年[15]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2、2003)》,第四届中国高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16]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5)》,天津市教卫系统第四届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2006年[17]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与改革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4年(合作)
咨询服务
产业发展战略规划[1] 天津市发改委专项课题“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量化分析”,2019年[2]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专项课题“地方高质量发展和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对科技需求研究”,2019年[3] 河北省武安市政府专项课题“武安市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2019年[4] 邢台市政府专项课题“邢台市中心城区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环境分析”,2019年[5] 天津市海洋局专项课题“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天津市成果开发”,2018年[6] 沧县发展改革局专项课题“沧县高铁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18年[7]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专项课题“高校在科技创新智库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2017年[8] 天津市发改委专项课题“京津都市连绵带课题研究”,2017年[9]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专项课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2016年[10]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专项课题“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药房改革相关研究”, 2015年[11]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重点项目“互联网革命对传统业态变化的影响与对策研究”,2015年[12] 天津市政府专项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交通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2014年[13] 国家商务部专项课题“内贸工作如何体现流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2013年[14] 江苏省工信厅专项课题“南京医药流通服务模式创新、流程优化与绩效考核研究”, 2012年[15] 国家发改委专项课题“促进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对策研究”,2011年[16] 国务院医改办专项课题“重构我国药品生产流通秩序研究”,2011年[17] 国家工信部专项课题“中国消费品工业发展战略研究”,2010年[18] 天津市政府专项课题“天津市工业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0年[19] 国家发改委专项课题“我国《综合交通促进法》的框架体系及文本研究”,2009年[20] 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专项课题“天津航运指数建设方案”,2009年物流产业发展与规划[1] 天津市发改委专项课题“我市物流降本增效评估工作”,2021年[2] 天津市发改委专项课题“打通流通体系堵点,促进流通体系创新发展”,2021年[3] 天津市东丽区物流行业商会专项课题“东丽区现代物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年[4] 天津市发改委专项课题“2020-2021年度天津市物流统计服务项目”,2020年[5] 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专项课题“加快天津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研究项目”,2020年[6] 天津市政协专项课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智慧港口建设”,2020年[7] 天津市政协专项课题“建设国际一流口岸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钟发挥更大作用”,2019年[8] 京东物流专项课题“雄安新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项目”,2018年[9] 京东物流专项课题“京东集团服务雄安的战略思路与政府合作策略”,2018年[10] 天津市政协专项课题“依托口岸优势,促进商贸物流新型业态发展服务区域协同开放”,2017年[11] 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专项课题“中俄口岸运量预测与对策建议”,2016年[12] 天津市政府专项课题“天津市‘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现代物流专项规划”,2000-2016年[13] 国家发改委专项课题“国外物流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2014年[14] 河南驻马店市政府专项课题“河南驻马店市中心城区物流园区战略规划”,2013年[15] 天津市政府专项课题“天津高速物流发展战略规划”,2013年[16] 国家物资储备局专项课题“国储物流发展战略研究”,2012年[17] 国家发改委专项课题“推进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对策研究”,2009年[18] 天津市政府专项课题“天津建设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发展战略规划”,2009年区域发展战略规划[1]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专项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大问题研究2020年[2] 国家发改委经济司专项课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统计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研究”2019年[3] 国家发改委区域开放司专项课题‘十四五时期推进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思路研究2019年[4]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专项课题“新时代我国区域发展特征与春运人口流动的关系研究”2019年[5] 国家发改委专项课题“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研究”2018年[6]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专项课题“高水平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战略研究”2017年[7] 天津市人民政府口岸服务办公室专项课题“天津市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8] 天津市政府专项课题“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天津市城镇化发展路径与小城镇建设模式”2015年[9] 天津市政府专项课题“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研究”2015年[10] 德州市政府专项课题“德州的城市定位研究”2015年[11]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专项课题“天津港集团区域开发战略研究”2012年[12] 长春市政府专项课题“长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11年[13] 天津市政府专项课题“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0年[14] 宜宾市政府办专项课题“四川宜宾临港开发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0年[15] 天津市政府专项课题“天津建设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发展战略规划”2009年[16] 天津市政府专项课题“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十一五’专项规划”2004年
社会兼职
[1] 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2]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3]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4]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5] 天津市城市经济学会会长[6]天津市人民政府第一届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7]河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8] 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全球理事
讲授课程
1. 高级空间经济学课程类型:博士研究生,专业必修课内容介绍:在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通过一学期空间经济学的学习,使得区域经济学博士研究生掌握空间经济学基本概念、核心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本方法。课程结合《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社会科学》,《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等最新的关于中国空间经济的热点文章,开展文献专题讨论,上机模拟复制的学习,提高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空间经济学的学习,能够利用核心理论分析中国空间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通过最新的量化空间经济学模型的学习,掌握空间经济学的前言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国空间经济学前沿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2. 区域产业分析课程类型:博士研究生,专业选修课内容介绍:内容介绍:致力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等学科中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对区域产业分析的理论方法和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探索。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区域产业组织、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转移、区域产业集聚、区域产业竞争力、区域产业政策等六大模块,促进理论基础与实证运用的有效衔接,培养学生利用理论工具解释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