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著作1.《中国地方财政隐性赤字的演化路径、激励机制与风险监管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年。2.《创新型城市的财政支持体系——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创新型城市战略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财税计量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4.《地方财政运行分析系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主要论文: (一)代表性论文1.郭玉清等:《地方财政杠杆的激励机制、增长绩效与调整取向研究》,《经济研究》2017年第6期。2.郭玉清等:《救助预期、公共池激励与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大国治理》,《经济研究》2016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2016年第6期全文转载。3.郭玉清:《逾期债务、风险状况与中国财政安全——兼论中国财政风险预警与控制理论框架的构建》,《经济研究》2011年第8期。(二)其他重要论文4.《转型视域下的融资平台风险治理:政策评估与战略取向》,《财政研究》2021年第6期。5.《僵尸企业的外部性税负影响及税负治理》,《税务研究》2020年第12期。6.《新中国70年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回顾与展望》,《财贸经济》2019年第9期。7.《新时代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制度优势》,《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0月21日。8.Yuqing Guo & Jie Mao, Local Government Debt Governance in China over the Past 70 Years: Review and Prospect, China Finance and Economic Review, 2019,pp77-91.9.《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演进逻辑与转型路径——兼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之谜》,《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0年第1期。10.《新中国70年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回顾与展望》,《财贸经济》2019年第9期。11.《新时代地方债务风险监管的战略路径选择》,《天津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12.《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量化预警评估方法及应用》,《财经智库》2019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9年第20期论点摘编。13.《文以载道、逐梦华年——纪念〈经济研究〉复刊40周年》,《我与〈经济研究〉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4.Yuqing Guo, Supply Side Reform and Incentives of Innovation,Korean-Chinese Social Science Studies,2016,14(3),pp245-261。15.《中国各省区财政偿债能力的比较与演进》,《财贸研究》2015年第1期。16.Yuqing Guo, The Institutional Incentives and Hidden Risk Control Strategies of China’s Local Government Debt Financing,Korean-Chinese Social Science Studies,2014,12(4),pp251-270。17.《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激励及其隐性风险控制》,《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18.《区域外部性视角下支出竞争的增长效应研究》,《南方经济》2013年第3期。19.《空间外部性视角下地方政府支出竞争的策略互动模式》,《经济地理》2012年第5期。20.《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理论与中国的实证研究》,《经济评论》2012年第5期。21.《构建中国财政风险预警控制理论》,《人民日报》(内参)2011年5月27日。本文印发中央相关司局。22.《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散的源泉:资本深化还是技术改进?》,《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第7期。23.《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目标设计与制度选择》,《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24.《财政支出、辖区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经济评论》2009年第5期。本文获《经济评论》创刊30周年优秀论文奖。25.《资本积累与研发创新动态融合的实证研究》,《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26.《中国财政创新激励政策的增长绩效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第3期。27.《创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财政目标取向》,《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28.《法治水平、政府规模与服务业发展——基于中国地区面板数据的分析》(二作),《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29.《中国农业贷款效率:基于双方程误差修正模型》(二作),《金融研究》2009年第9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30.《法治水平、政府规模与服务业发展——基于中国地区面板数据的分析》(二作),《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31.《内生创新增长理论研究评述》,《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8期。32.《中国政府预算收支关系:一个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世界经济》2007年第7期。33.《人力资本门槛、创新互动能力与低发展陷阱》,《财经研究》2007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34.《指令驱动型市场、非公开信息与中国证券收益率》,《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第4期。35.《中国财政周期性波动的经济稳定效应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36.《现代公共支出管理与依法理财》,《财政研究》2006年第12期。37.《中国财政科教支出动态经济效应分析》,《财经研究》2006年第5期。38.《中国财政农业投入最优规模的估算》,《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第5期。39.《地方政府违约规模及偿债准备金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40.《资本积累、技术变迁与总量生产函数》,《南开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