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院多名博士生参加全国人口与发展研究生论坛并获评优秀论文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06-23

2023年6月17日,第十五届全国人口与发展研究生论坛在京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人口学会指导,中国人口学会青年人口学者专业委员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人口经济研究所联合举办。我院王丽晶、范文清、黄祺雨、范子昂、丁琪、徐婧等6名博士生赴京参会,并在大会和分论坛发言。经过专家组评审,5篇论文获得由中国人口学会颁发的优秀论文奖,其中,范子昂获一等奖,范文清、丁琪获二等奖,王丽晶、黄祺雨获三等奖。他们的指导老师分别是周云波、原新、黄乾等。

 

 

 

 


01

《随迁还是留守:基于教育代际流动性的经验证据》范子昂

 对当前中国家庭化迁移规模扩大的背景下,外出务工人员为改善子代生活教育环境、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携子代随迁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构建基于教育代际流动的理论模型,在充分考虑子代随迁决策内生性的前提下,研究了迁移人群中子代随迁决策如何影响教育机会公平。研究发现:第一,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代际流动性明显高于留守子女,不考虑内生性问题则会严重低估该“随迁效应”;第二,父代迁入地的教育资源有效吸引子代随迁,这进一步激励父代在当地参保,从而有利于随迁子女获取更多教育机会;第三,低学历迁移家庭是随迁决策的最大的受益群体。子代随迁对于社会代际流动具有潜在影响,进一步清除劳动力家庭化迁移的阻碍,并着力保障随迁子女在迁入地的受教育环境与入学机会,有利于促进中国教育代际流动性的提升。

 

02

《人口红利、绿色发展与农村人口增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范文清

 利用我国 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邻接空间权重矩阵进行固定效应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从空间维度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绿色发展对农村人口增收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农村人口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 “高-高”“低-低”的集聚特征,印证了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人力资本投入可转化为人口红利,尤其是教育投入,与本地区农村收入水平呈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同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邻近地区;资源节约式发展对人力资本影响农村人口增收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绿色发展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释放人口红利均有重要的调节意义。人力资本积累日渐雄厚,是我国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源,绿色发展方式是重要助力。

 

03

《户籍制度改革对流动人口就业选择的影响——基于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视角》丁琪

 对造成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户籍制度改革进行了分析,户籍制度改革成效对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充分释放配置型人口红利至关重要,利用2011-2016年城市落户门槛指数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库(CMDS)的混合截面数据,探讨了户籍制度改革对流动人口公共部门就业选择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第一,城市落户门槛指数每降低一个单位,流动人口进入公共部门就业的概率将会下降1.1%;当城市落户门槛降低,高学历群体比低学历群体更倾向进入私人部门就业,发达地区高行政级别城市中的流动人口进入私人部门就业的概率最高。第二,非农户口流动群体相比于农业户口流动群体拥有更好的社会保障,当城市落户门槛下降时,非农户口流动群体更倾向进入私人部门就业。第三,当城市落户门槛降低,女性在服务业等相关行业比较优势突出使其更倾向进入私人部门就业,高学历女性进入私人部门就业的概率也明显提升。第四,城市落户门槛下降会通过减少流动人口福利获取成本,从而降低其进入公共部门就业的概率,福利获取成本的中介效应占比为12.07%。

 

04

《人口发展新态势:中国长寿时代的老龄社会治理》王丽晶

 对我国人口发展新态势及长寿时代的老龄社会治理进行了有力分析,中国进入长寿时代,这个时期正是人口老龄化加速阶段,也是社会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人口结构变化引发消费需求变化,消费需求从传统的、单一的向高级的、多元的品质追求转变。在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双重转变背景下,研判人口健康状况改善和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坚持全面适老改造满足“老有所养”,缩小城乡差异推行“老有所依”,鼓励社会参与营造“老有所为”,施行终身教育扩展“老有所学”,开展文体活动实现“老有所乐”,以更加长远的视角审视长寿时代老龄社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深刻探讨新时代经济社会化解风险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更好地践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05

《数字普惠金融是否导致“未富先奢”?——来自农村贫困户的经验证据》黄祺雨

 结合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贫困户享受型消费的影响机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消费主义浪潮和贫困心理的交织影响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促进农村贫困户的享受型消费,导致“未富先奢”的非理性行为,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结果保持稳健;第二,“数字鸿沟”的存在导致教育人力资本偏低、未使用互联网以及中老年群体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从而免于落入“消费主义”陷阱;第三,精准扶贫政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深入推进可以通过提升脱贫内生动力,进而缓解“未富先奢”现象。因此,应在供给侧层面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加强信贷资金流向监管;在需求侧,应在贫困治理中加强心理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06

《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银发消费的中介效应分析》徐婧

 提出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多种形式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提升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是实现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的重要路径。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从老年人的个人年收入及受教育年限两个维度出发,探讨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正向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其中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改善作用大于城镇老年人;个人年收入改善老年男性生活满意度的概率大于老年女性,受教育年限改善老年男性生活满意度的概率小于老年女性;个人年收入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改善作用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老年人能够通过改变银发消费选择改善生活满意度。

 

全国人口与发展研究生论坛为我国人口科学领域的青年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在我国人口学界取得了持续和广泛的反响,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获益颇多,深刻认识到科学把握人口规律对于推动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将继续扎实理论基础,踊跃参与学术论坛与学术会议,在交流中拓宽知识积累,以求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讯员:徐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