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讲座回顾 | 科学和应用的双向赋能——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阶段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10-15

10月9日下午,南开经济研究所在经济学院八楼会议室举办双周学术讨论会。本次讨论会邀请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教授进行观点分享,主题为“科学和应用的双向赋能——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阶段”,主评人为王金杰副教授。讨论会由丁继红教授主持,经济学院师生二十余人参加了讨论。

主讲人 刘刚教授


刘刚教授首先分享了该讨论问题的发现过程。在实际调查研究中发现,一方面,人工智能推动科学研究;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和发展同样需要科学研究的突破性创新提供支撑。例如,光学领域科学研究的突破是人工智能在工业检测领域深度应用的基础和前提。可信的人工智能发展同样需要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和突破。

随后,刘刚教授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分析了科学研究范式的演进、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和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从历史发展看,计算机出现源于科学研究的迫切需要。互联网的发展同样与科学研究相关。在早期发展中,人工智能就被应用于数学定理证明。2022年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推出,加速了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AI4S应运而生。

科学研究先后经历了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和计算科学第一、第二和第三种范式。第四种科学研究范式已经出现,即数据科学范式。AI4S 是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范式,属于第四种研究范式。它在数学、化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人工智能非常适合多层次、多尺度、动态互联和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研究,运用深度学习和预训练大模型技术进行模式识别和特征提取,能够在庞大参数堆叠情况下超越人类理解和推理能力,理解和发现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律。

充分认识到AI4S的重要作用,各国政府通过政策支持、跨学科合作等方式积极推动其发展。2023年3月,我国科技部会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工作,旨在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及生物医药、新材料研发等应用领域的深度融合。按照“四梁八柱”体系架构推进建设。其中,“四梁”属于基础架构,包括算法软件系统、实验表征方法、数据库与知识库、算力支撑平台的四大基础模块。“八柱”属于应用体系,包括材料科学、能源化工等八个重点方向开展示范应用。

人工智能催生了以“数据探索”为核心的第四范式,科学家可以从海量数据中直接挖掘知识。在AI4S科学研究范式下,人工智能不再是辅助工具,而是研究和发现过程的主导。展望未来,刘刚教授认为,建立AI4S科研系统的关键是构建高效协同的数据、模拟和算法、知识库和算力基础。

在讨论环境,多位教师和同学围绕人工智能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对未来产业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交流,现场讨论气氛坦诚而热烈。讨论会在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讨论会现场


来源:南开经济调查公众号

编辑:徐牧谣、田腾骧

审核:何志慧、孙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