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南开青年赴澳门 共绘荷莲盛世景——南开大学社会实践队赴澳门开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实践活动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9-08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公能思辩社社会实践队一行,赴澳门特别行政区开展专项实践活动。八天七夜的行程中,实践队步履坚定,足迹遍及澳门金莲花广场、回归贺礼陈列馆、叶挺故居、澳门博物馆等12处承载重要历史与时代记忆的典型地标。实践队在校团委和经济学院指导下,以公能思辩社学生社团临时党支部为依托,精心设计了“参访政治地标感悟‘一国两制’伟力”“追寻先辈足迹赓续抗战精神血脉”“深化青年交流凝聚奋进共识”三维度,青年学子们在濠江之畔上了一堂生动的国情教育课和理想信念课。

在五星红旗下感悟“一国两制”伟力

实践首站,队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澳门金莲花广场迎接庄严的升旗仪式。晨曦微露,队员们与澳门各界同胞肃穆而立,目光追随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和澳门特区区旗。在象征澳门回归祖国怀抱的金色“盛世莲花”雕塑见证下,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广场。这一刻,历史与现实交汇:澳门回归24年来的繁荣稳定,正是无数先辈在反法西斯战争和民族解放斗争中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所赢得的和平发展硕果;飘扬的旗帜,无声诉说着从抗战胜利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队员们心中激荡的爱国情怀,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荣光照耀下愈发炽热深沉。

实践队在澳门金莲花广场观看升旗仪式

升旗仪式结束后,师生一行前往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开启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馆内陈列的34件来自祖国各地的珍贵贺礼,无声传递着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实践队员主动化身“文化使者”,讲解各自家乡贺礼的设计寓意和祝福。河北籍队员于子朔在河北省贺礼“欢腾九州圆”金狮像前,讲解了九狮托球“九九归一”的寓意;安徽籍队员张沐扬于安徽省贺礼回归青铜镜前,解读了镜周设计1999毫米和“破镜重圆,圆满统一”的寓意……师生一行还在天津市贺礼、取材自杨柳青年画图案的“莲年有余”漆画前合影留念。“这些贺礼是‘一国’根基的象征,澳门今日的繁荣稳定正是‘两制’生命力的最佳诠释,也是对先辈们用抗战胜利所奠定的和平发展基础的最好告慰。”实践队员朱津桥有感而发。

实践队参观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

本次实践特别创设了“南开紫与金莲花”微课堂,师生接力在实践地开展系列宣讲。实践队师生参访了澳门何贤公园,了解澳门爱国实业家在日军封锁期间图存救亡的家国情怀。实践队员姚钧通过资料搜集,现场宣讲了在抗日战争烽火中,澳门爱国人士不顾个人安危,积极筹款支援祖国抗战前线、组织救治逃澳难民、竭力维护民族主权的重要事迹。在澳门中华民族雕塑园,队员戴有容讲解了56尊栩栩如生的民族人物青铜雕塑的创作背景,师生共同领略了一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团结奋进的壮丽画卷。在澳门宋玉生广场,实践队成员傅语琴结合史实,宣讲了宋玉生博士在殖民末期至澳门回归过渡的关键二十年,助力澳门自治与法治建设的事迹。

实践队在澳门中华民族雕塑园展览馆开展活动

在民族文化赓续中汲取奋进力量

实践队以民族血脉赓续为纽带,深度探寻澳门特区这片土地上积淀的奋进力量。在妈祖文化村中,19.99米高的汉白玉妈祖圣像庄严矗立,俯瞰濠江。队员们与澳门学者深入交流,共同追溯“MACAU”地名源自“妈阁”的历史渊源,探讨妈祖信仰如何从航海保护神升华为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队员朱津桥感悟道:“从革命先驱到文化巨匠,如同妈祖信仰在澳门的世代传承,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濠江这片土地上从未间断。这血脉相连的文化根脉,是联结内地与澳门最深沉的基石。”

在澳门林则徐纪念馆,队员们通过泛黄的《澳门新闻纸》中译本、珍贵的禁烟密函等实物史料和讲解员的介绍,触摸历史脉搏,深刻理解到澳门作为林则徐搜集西方情报、部署禁烟方略重要节点的战略价值。队员们认真记录,决心将这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抵御外侮而展现的“睁眼看世界”的破局勇气与开放胸襟,转化为新时代开拓创新的不竭动力。

实践队参观澳门林则徐纪念馆并宣讲

在叶挺将军故居,泛黄的家书、朴素的军装照片,无声诉说着将军在澳门联络革命志士、筹划革命事业的历史。叶挺将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一切”的铮铮誓言,穿越抗战烽火的硝烟,至今仍激荡着后来者的心胸,成为民族气节与革命英雄主义的永恒丰碑。

冼星海纪念馆内,珍藏的《黄河大合唱》延安珍贵手稿与莫斯科修订稿并列陈设。当队员们通过馆内AI指挥体验系统亲身感受这部不朽乐章震撼人心的旋律时,队员薛天宇心潮澎湃:“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冼星海先生以音乐为号角,将西方交响技法融入民族救亡的呐喊,创作出这部激励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伟大史诗,这是文化自信的凯歌,是艺术为民族复兴服务的典范。”

实践队在澳门冼星海纪念馆前宣讲

在新时代潮头勇担复兴使命

为期8天的实践期间,南开学子与澳门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交流,以青年演说和校际辩辩等形式,就“历史记忆的当代价值与青年传承的时代责任”“人工智能赋能文化创新的机遇与挑战”“多元文化交融促进人类和平共处的路径”等主题进行,述说新时代青年使命与责任担当。实践队成员结合实地调研,提出了“科技赋能文化遗产活化”的主张,如运用AI技术复原历史场景、开发数字化妈祖文化体验地图等,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活力。兄弟高校代表分享了“微短剧助力非遗传播”“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脉守护”等鲜活案例。活动负责人实践队队员戴有容在交流现场小结中指出:“青年一代的共识清晰而坚定:铭记抗战伟大胜利的历史启示,开创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既需要制度与法治的‘硬支撑’,更离不开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的‘软纽带’”。实践队师生依托澳门特区这一重要的国际化平台,拓展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互鉴,在“亲眼看、细心辨、自信讲、接续做”中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增强对国情社情的认知,提升青年学子服务社会的能力。

据悉,本次实践成果丰硕,累计形成逾万字的调研报告和近百份珍贵的影像档案。随队指导老师颜季凌表示:“南开荷即澳门莲,荷莲为一物。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南开学子深入澳门特区,用脚步丈量‘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生动轨迹,用心感悟包括伟大抗战精神在内的中华民族精神谱系,这本身就是一堂最鲜活、最深刻的国情教育课和爱国主义教育课。”未来,实践队将依托数字平台展示此次实践的丰硕成果,持续推动内地与澳门青年的交流互鉴。濠江之畔,南开荷香萦绕在金莲花盛开的土地上,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沃土,散发着历久弥新的芬芳。新时代南开青年将以“公能”之心滋养这盛世之花,铭记抗战历史昭示的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勇担时代赋予的使命,让青春在为民族复兴、人类进步事业的不懈奋斗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华!


通讯员:戴有容、颜季凌

编辑:徐牧谣、田腾骧

审核:何志慧、孙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