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原新:准确把握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03-21

近日,我院人口所原新教授的文章《准确把握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在《红旗文稿》2024年第5期发表。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作出适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决策,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必须深刻认识到,人口是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支撑。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归根结底要激发14亿多人民的力量。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高质量发展,并不拘泥于健康和教育素质方面,更体现在以人口素质、总量、结构、分布为表征的全局引领维度,目标是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发挥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引领作用,坚实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信心,是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

一切竞争力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力,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现代化。全面提升人口素质既是将人口规模优势转变为发展胜势、促进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长远之举,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支撑。我国将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正在持续显效。一方面,以提高人民健康为核心,着力落实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任务,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筑牢健康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基础。另一方面,推动教育政策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在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基础上,巩固基础教育成果,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夯实“制造中国”向“创造中国”和“智造中国”转变的教育人力资本基础。

人力资源是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的综合,人力资本是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更强劲、时间更持久的引擎。随着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战略工程的持续推进,我国正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进而向人力资本大国快速转型,人口动力正在转型升级。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8岁,跨入长寿国家行列;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跨入稳定的大学普及教育阶段,目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超2.5亿人,研发人员总人数稳居世界首位,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增至14年。素质优良的人口机会厚积薄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源,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人口质量基础,增强了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和能力。

保持适度人口规模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前提,生育率决定未来人口发展大趋势,努力维持适度生育率水平是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目标。2021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作为战略任务。随着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落实,我国人口生育观念和行为的包容性不断增强,正在向着努力实现《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的目标锲而不舍努力,即到2030年总和生育率达1.8左右。

人口规模巨大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气,更是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支撑。2023年末,我国总人口14.1亿人,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预测数据,若生育率水平能够回升且保持在1.4左右,2035年我国总人口为14亿以上,2050年仍在13亿以上。本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我国依然是全球两个十亿级以上的人口超级大国之一,消费潜力和市场规模巨大,这不仅将为国内大循环提供强大动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也将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机遇。

作为人口年龄结构的系统性变化,人口老龄化是长寿化和少子化的必然结果。作为发展主体构成的系统性变化,人口老龄化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领域各环节以及国家综合竞争力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本身不是问题,经济社会结构形态变迁之后,与人口老龄化不适应、不匹配,才是老龄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

我国探索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特色道路,在国家战略层面上确保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结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体系中明确了夯实应对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改善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强化应对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等积极应对措施。一方面,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进程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养老服务、老年人健康支撑和老年人社会参与体系,及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需要,有效化解老龄社会时期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另一方面,在推动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结构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同频共振,夯实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以及“保持量的合理增长”和“促进质的有效提升”的人口动力。

人口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源泉,有序流动、均衡分布、合理聚集,才能盘活源头活力,创造更大增量价值。促进人口分布合理是我国人口进入存量时代后挖掘配置型人口红利的关键之举,也是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之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迁移步伐加快,人口城镇化水平持续攀升。2021年流动人口达3.84亿,占总人口27.2%,即超过1/4的人口处于流动迁移状态,且向城镇、沿海等经济发展高地集聚,2023年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66.2%。人口流动迁移活跃有利于盘活配置型人口机会,量大、地广且长期的人口流动迁移,既有利于激活人口国内大循环,促进人口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也有利于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提高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激活人口大国的空间腾挪优势。

我国为缓和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平衡状态,促进人口要素的有效配置,着力从三个方面推进分布合理的人口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支持力度,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城市新居民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基本权利。二是促进以人口集聚为关键的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分类放宽不同等级城市的落户限制,通过政策倾斜培育中西部城市群,引导人口就近集聚,缓解区域人口增减分化带来的养老金失衡等社会保障问题。三是保障以人口安全为目标的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科学评估人口负增长等形势冲击,确定不同功能定位的国土空间的资源环境和人口承载力,引导人口布局,优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格局。

总之,人口转型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发展的人口机会,只有转化为经济产出才算收获人口红利,转化机制就是与人口机会相匹配的政策环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素质型、规模型、资源型、长寿型、配置型等人口机会丰富,构建与之相适宜的发展战略,是赓续人口红利的必要手段。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以全局性的人口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立足战略统筹,强化人口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因素的能动作用,把由人口素质动能、总量势能、结构潜能和分布优势相叠加的人口机会最大化地转化为人口红利,能够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基础性的人口动力。

 

来源:《红旗文稿》2024年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