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数字经济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12-20

2022年12月17日,由南开大学数字经济交叉科学中心、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世界经济》杂志社主办的“数字经济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线召开。

上午的开幕式与主旨演讲由南开大学原副校长、讲席教授、数字经济交叉科学中心主任佟家栋主持。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部副部长王转运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梁琪首先代表南开大学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老师和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期刊单位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结合二十大报告的相关论述和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梁琪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和数字经济研究的重要意义,认为本次研讨会将对学术发展和政策制定产生积极影响。最后,梁琪简要介绍了南开大学数字经济学科的建设成果,并向长期以来帮助南开大学经济学科发展的学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王转运代表南开大学社科部向参会专家和听众表示欢迎,对期刊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随后,王转运介绍了南开大学数字经济交叉科学中心的基本情况,指出了本次研讨会对于国家战略的积极意义和对数字经济交叉科学中心工作的推进作用。最后,王转运代表社科部向各位专家对南开大学经济学科建设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力支持和热忱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学者带来多场主旨演讲。

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学内涵》的主旨演讲。余淼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除了具有其他国家所共有的共性以外,还具有中国式的特色,共性体现为经济和社会的高度发达和发展,特色则体现为五点内涵: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范从来的演讲题目为《数字金融与中国式共同富裕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范从来首先从“何为富裕”“何为共同”两个问题入手,厘清了共同富裕的概念。随后,范从来介绍了金融发展的分配效应,认为金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减少不平等。其后,范从来从“全面赋能”“外部性”“规模经济效应”三个方面阐述了数字金融推进共同富裕的可能路径。最后,基于其在《金融研究》发表的学术论文,范从来对数字金融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证结果进行了展示与解读。

湖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欧阳峣的演讲题目为《大国数字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路径选择》。欧阳峣认为,中国具有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国综合优势,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数字经济市场需求规模的需求拉动效应,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规模的环境支撑效应,数字经济技术成果规模的创新引领效应,并强调了人口规模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结合汽车、彩电、高铁三个行业的例子,欧阳峣总结了中国技术创新模式的演进及其启示,进而给出了中国数字产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

广州商学院副校长钟昌标的演讲题目为《数字经济与经济学理论创新发展》。钟昌标认为,数字经济正在塑造人类文明。经济学对数字技术的研究滞后于企业实践,也落后于管理学等学科,这为经济学研究者提供了机会。钟昌标指出,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提出了拓展的需求,并讨论了经济学因果思维的局限性、经验与科学的关系等问题。

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院长、求是特聘教授马述忠作了题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标准研发》的主旨演讲。2022年11月23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将《数字贸易-基本概念与关键倡议》提案注册为预工作项目,编号ISO/PWI TR 20194,这也将会是全球首个数字贸易标准。这一标准研制项目是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的重要成果。马述忠介绍了标准研发的背景和工作历程,指出了数字贸易标准化对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最后介绍了同样由其团队研发的《跨境电商独立站运营管理规范》《跨境电商海外仓运营管理规范》《跨境电商平台店铺运营管理规范》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标准体系。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寇宗来的演讲题目为《数字化的经济社会影响:组织边界、产业动态与社会基本矛盾》。寇宗来认为,数字化能够整合分散市场、降低协调成本,提高分工和专业化程度,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数字化会促使组织规模向“大而强”和“小而美”两个方向发展;数字化会强化创造性破坏的熊彼特效应;数字化通过集聚-默会知识机制增强了中心城市的优势。

 

17日下午,本次研讨会的两场平行论坛在线进行。平行论坛1的主题为“数字经济基础理论与政策”,由南开大学前校长助理、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主持。

南开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杜传忠作了题为《基于社会再生产视角的互联网平台演进路径探析》的演讲。杜传忠指出,从消费互联网主导转向产业互联网主导,是互联网平台发展演进的基本趋势,揭示这一演进路径是数字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杜传忠介绍了现实中存在的三种互联网平台建设模式,并给出了对应案例,最后从消费、分配、流通、生产四个环节总结了对策启示。

南开大学组织部部长盛斌的演讲题目为《跨境数据流动与数字贸易》。盛斌首先从含义、对数字贸易的影响、流动方式、特点等方面,对跨境数据流动进行了介绍,然后重点讨论了跨境数据流动的监管问题,阐述了跨境流动数据限制的支持和反对理由、数据监管措施模式、数据监管国别模式以及跨境数据流动的国际规则与治理。

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王芳的演讲题目为《数据出境权属分析及安全管理研究》。王芳介绍了数据出境的属性、背景、途径和方式、益处和风险,梳理了美国、欧洲、中国、WTO关于数据出境的法律规定,从人格权属性、财产权属性、主权属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出境数据的权利属性,最后就我国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进行了讨论。

南开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张玉志作了题为《通往数字经济的沟沟坎坎——数字经济技术方面的思考》的演讲。建立数字化思维方式是数字经济面临的重要任务,张玉志从数据的可信性、数据的精确性、数字的易用性、数字的可用性等方面对此进行了解读,最后强调了大学在这一问题的责任并给出了建议。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白雪洁的演讲题目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纵向和横向比较,白雪洁描述了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现状;然后从要素层面、产业层面和价值层面阐释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内涵;最后从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视角指出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

南开大学商学院前院长张玉利作了题为《数字化助推企业组织变革》的演讲。张玉利认为,数字化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必然会改变组织,引起组织变革甚至组织重塑;数字化已经明显成为企业战略,已经发展到对组织和管理改变的阶段。进一步地,张玉利从纵向层级、横向边界和内部关系三个角度具体讨论了数字化对于组织重塑的影响。

 

平行论坛2的主题为“数字经济前沿问题研究”,由《世界经济》编辑部王徽主持。第一位演讲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三希,演讲题目为《现代化新征程中的数字经济》。李三希首先阐明了全面发展数字经济的时代意义,然后介绍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基本经验,随后分析了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与挑战,最后描绘了现代化征程中的数字经济总框架。

中山大学教授曾燕作了题为《电商平台与其入驻商家合作发放优惠券的最优策略及效益》的演讲。面对各大企业日益复杂的促销策略和促销投入,如何引导作为拉动消费重要引擎的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并保护消费者合法利益,是电商平台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不考虑广告投入、考虑广告投入的单渠道、双渠道模型,曾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勋的演讲题目为FinTech Adoption and the Effects of Economic Uncertainty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数字金融为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具有普惠效果,可以缓解预防性储蓄动机,进而缓解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消费降级。张勋基于实证模型,对这一结论进行了检验。

清华大学副教授谢丹夏的演讲题目为A Generalized Data-Growth Model with Data from Both Consumer and Producer。数据要素是第五种生产要素,以往研究大多关注消费者数据的进入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而谢丹夏的这一研究更关注生产者数据,且考虑同时使用两种数据的情况。谢丹夏基于数据创新内生增长理论,构建了包含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广义增长模型。

南开大学教授王永进的演讲题目为《数字技术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王永进首先介绍了国际贸易近年来的最新变化,然后从贸易流量、贸易结构、贸易模式、贸易原因、贸易结果、贸易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数字技术如何改变国际贸易;随后讨论了数字技术引入贸易流量的引力模型之后,如何影响对于The persistence puzzle和The thin-tail puzzle的分析;最后阐述了AI技术对于传统的比较优势定理的影响。

南开大学教授施炳展的演讲题目为《中国经济主体搜索行为的空间分布》。资本跨境流动需要支付固定成本,而数据等无形资源的配置没有可变贸易成本,因此数据的空间流动、人员流动会产生新的问题。基于百度搜索指数,施炳展考察了搜索行为是否存在border effects、地理距离是否影响搜索行为,并探讨了可能的作用机制。

 

南开大学数字经济交叉科学中心成立于2022年6月22日,将聚焦数字经济基础理论、数字企业、数字产业与数字治理,深入展开国际前沿科学研究,为实现中国数字经济强国战略贡献力量,力争在发展数字经济学科体系、构建数字经济数据库、发布数字经济指数、出版数字经济英文期刊等方面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成果。

供稿:施炳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