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何自力:“新基建”给我们巨大的想象空间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3-08

控制住疫情是早晚的事,如何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是政府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的问题。这一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各种措施稳增长,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当数已吸引数十万亿元投资支持的“新基建”。

从近期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投资项目分布看,“新基建”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向。

一是以5G为代表的,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为核心领域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涵盖了5G基站建设、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互联网数据中心、物联网等几大门类。其中,5G毫无疑问成为“新基建”的抓手。未来7年间我国拟建设600万个5G基站,在此基础上加快5G商用步伐,特别是独立组网建设步伐,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深化5G与工业、医疗、教育、车联网等垂直行业的融合发展。

二是所谓的“补短板”领域,这包括传统基建领域中的补短板领域或者新兴子行业。比如,国家电网公司近日印发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将智能电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拉动投资规模不断攀升。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展现出的公共卫生短板,近期地方披露出来的投资项目明显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投资力度。

众所周知,以投资、消费、出口为核心的“三驾马车”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是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情况下,消费和出口等行业受到冲击还比较大,经济拉动作用受到严重制约。相比之下,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是更为直接、见效更快的稳增长利器。“新基建”与以“铁公基”和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基建不同,它更强调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赋予传统交通和城市等基础设施科技内涵的信息化建设,兼具科技与基建的双重属性。充分发挥 “新基建”的作用,对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前,我们就已经在寻找除了房地产和汽车以外能够支撑经济增长的新万亿产业,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这一系列信息技术就被寄予厚望,希望能成为经济增长强劲的内生性驱动力。而疫情暴发以后,一方面对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产生了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这些信息技术提供了可能的应用场景,催化了相关应用的产生,推动了相关平台和产业链的发展。

从区域经济来看,“新基建”的发展也提供了一个弥合数字鸿沟、缩小地区差距的机会。在这一轮地方公布的重点建设项目中,河南省发布的980个重大项目中,以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发展类项目高达674项,还提出要实现县城以上城区5G全覆盖,启动全省5G规模化商用。在云南公布的大型项目中除了公路等基础设施外,还把“5G网络全覆盖”作为十大项目之一。

从社会发展来看,补足民生短板、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新基建”重要内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暴露出我国城市管理能力,特别是应对公共卫生危机能力薄弱,提升我国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包括医疗卫生、公共防疫、应急管理能力在内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成为刚需,在这些方面都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新基建”,需要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和制度予以支持:一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力度,优化专项债券投向,确保“新基建”项目资金投入。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对“新基建”项目实施精准支持,降低贷款利率,增大信贷额度,增加中长期贷款,降低“新基建”项目的融资成本。三是充分发挥PPP等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项目,广泛调动民间和社会投资的积极性。

最后,鉴于上一轮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这一轮“新基建”投资中,各地政府一定要尽力避免走大水漫灌盲目刺激的老路,而是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将资金真正投入到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弥补发展短板的紧要领域。

文章链接: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9CaKrnKpJxV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网

文章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