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南开经济大讲堂“海关资料研究的新方法与新课题”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09-30


(供稿人:王玉茹)9月24日下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百年校庆系列活动、南开大讲堂在学院8楼会议室举行,讲座由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和南开大学经济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本期讲座的题目是“海关资料研究的新方法与新课题”,演讲嘉宾为日本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现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日本东洋文库研究部长滨下武志教授。讲座和讨论由南开大学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王玉茹教授主持,经济学学院师生、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学者莅临讲座,参与讨论。


 


讲座开始,滨下教授介绍了海关研究与海关资料研究的区别。海关作为一种税收制度,关于海关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税收制度的研究,而海关资料的研究除了对其所包含的税收外,还包含着地区性或者全国性的邮政制度、教育程度、海洋河流水文状况以及医疗报告等,因此对海关资料的研究需要建立整体性、综合性的研究体系。如今学科发展、学科划分越渐精细,但滨下教授认为学科的研究与讨论并非独立,各个学科的研究需要把其他相关学科的相关因素考虑进来,越渐成熟的社会经济史研究方法加上新资料的挖掘,可以为当下的研究提供更为系统、宏大的视角。

 

滨下教授指出,过往的社会经济史研究是以国别为单位的世界史观为指导,而如今需要以全球视野为主的世界观为主导,这需要以海洋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空间,而海关资料的深入挖掘为这样的研究带来可能。在全球史观的指导下,滨下教授非常详细地论述了他关于海关资料研究的三大循环体系。首先是自然资源的大循环,如水位、水文、温度、湿度、台风等史料可以提供关于整个大区域环境的动态性变化过程;其次是社会经济市场的中循环,这也是传统经济史研究的重要领域,比如商品、贸易、航运和交通等,这个循环显然受到自然气候大循环的影响;最后是地方社会生活的小循环,比如城市报告、医疗报告,这其中有各地医疗报告涉及的地区性、季节性疾病,医务人员的设置以及一些文化教育活动等日常。需要建立一个从自然气候大循环到地方社会小循环的结合的互动性研究,建立相应的脉络和关联。海关资料是全面反映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来源。

 

最后,滨下教授总结性提出了海关资料研究的新课题,涉及以书信、日记等史料为根基的第二代海关史研究;以第一代海关研究的成果为根基加入新的研究视角(如水文、气温等);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活大中小三循环的互动研究;量化、可视化和空间化的研究以及从学科分类到学科综合的综合性研究。

 

滨下武志教授关于海关资料的大中小三循环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史研究提供了丰富、宏大的研究视角,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王玉茹教授以及在场的师生与滨下武志教授就海关资料的相关课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此次活动取得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