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佟家栋:战略性贸易战的性质与后续发展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08-15

 

中美贸易战是一场战略性贸易战。它不是单纯为平衡双边贸易收支而引发的,而是大国之间的战略性贸易战。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经济学家曾经提出,如果不给中国最惠国待遇,不给中国创造确定性的贸易政策环境,那么,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会大打折扣。由此,在美国的学界、政界、商界逐步形成一种共识:美国应该给中国制造业,乃至贸易增长制造不确定的贸易政策环境。随后,导致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对贸易连续打压的关税手段不断推出,对外贸正常运行的极限施压接踵而至。战略性贸易战的性质决定了这种贸易战将始终伴随打打停停并可能会延伸至科技战、金融战。对此,我们不愿意打,但必须积极面对,坚决奉陪,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美国实施的是“双输”的贸易战战略。贸易战中没有赢家,往往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但为抑制中国的崛起和赶超,美国不惜采取“双输”策略,也要从战略上使中国损失更大,形成美国的相对优势。每次美国发起极限施压时,都是其经济运行状态相对较好,而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艰难调整的时段。因此,美国政府的如意算盘是用可以承受的一时损失,击垮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体系,使中国再现日本式的“失落的十年”,从而继续保持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

中国要在贸易战中赢得长期的发展环境。消除贸易战给我们经济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关键在于干好自己的事情,为贸易摩擦的持续升级做充分准备,创造未来发展的良好环境。过去一段时间,外贸、科技乃至金融市场的波动,使我们更加认识到战略性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性。一方面我们应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抵消贸易摩擦带来的增长干扰,抓住信息产品、航空产品、人工智能产品发展的战略机遇,扩大高科技产业的增加值。另一方面,在贸易战中要实现精确打击,选中可能打击美国经济自信心的产业或领域,如农业、原油出口、关键产品的贸易限制,创造去美元化的市场信息或措施等。与此同时,通过政府支持,尽可能减少我方受打压产业的损失。美国的战略误判容易导致其自身出现持续的致命消耗,一旦美国出现经济下行风险,容易引发“特朗普衰退”。我们要充分释放韧劲,展示中国经济的承受力,创造一个别国不敢随意欺凌的外部发展形势和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