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会议纪要内容整理自会议第二场专题研讨。
本场研讨会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臧旭恒教授主持,来自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出席并作报告,围绕行为经济学在宏观经济研究中的应用、信息质量与股票市场波动之关系、公共品自愿供给等方面的前沿问题进行了富有建树的讨论。
首先,来自南开大学行为经济学研究中心的刘倩博士以“社会信念与宏观经济波动”为题作了报告。该报告指出:对于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现状,基于理性预期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预测结果存在系统性偏误。只有摒弃理性预期假设,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引入行为经济学中的认知局限假设才能克服这一问题。通过引入认知局限假设,宏观经济模型将能体现反映经济中决策个体宏观信心的社会信念。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念是驱动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内生动态变量,并且能够同向加强外生冲击的短期效应。
随后,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江婕博士以“信息披露质量会降低还是提高崩盘风险?”(Doesinformation Quality Reduce or Increase Crash Risk?)为题作了报告。该报告的主要发现是,信息披露质量与股票崩盘风险之间表现为一种倒U型关系:随着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市场透明度将提高,于是股票崩盘风险降低;然而,当信息披露质量超过某一临界点时,信息披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却会加剧崩盘风险。这一经验关系的发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并重新理解信息与资本市场波动的关系。
最后,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经济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的连洪泉博士以“信息公开、群体选择和公共品自愿供给”为题作了报告。该报告介绍了一个设计严密的经济学实验。该实验于2011年在北京举行,实验对象是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本科生,有效实验样本1000余份。该实验旨在讨论在信息公开的情况下,群体选择趋向与决策个体对公共品的供给意愿的特征。其基本结论是:高社会偏好类别个体具有更高自愿供给水平;信号显示和群体选择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改善公共品自愿供给,其中前者可使异质偏好个体的行动趋同,而后者通过群体身份感可提高合作;高公平偏好类别个体存在同群体成员偏好,低公平偏好类别更偏好异质群体;信息公开或群体选择可分别挤出个体公平偏好的供给效应。
在专题研讨会最后,臧旭恒教授主持了听众提问环节,并对本场研讨会的发言情况进行了评价总结。
(文:南开大学行为经济学研究中心 刘倩 那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