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行为经济学研究中心

Nankai Center for Behavioral Economics

经院首页
[著作]《行为经济学:选择、互动与宏观行为》(贺京同、那艺著)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近日,《行为经济学:选择、互动与宏观行为》(贺京同、那艺著)一书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编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是国内首部涵盖微观、博弈和宏观三个层次内容的行为经济学教科书,适合经济学及其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使用。现摘其前言及目录以供读者参考。
 

前 言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它通过借鉴心理学、进化生物学及认知神经科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成果,丰富并充实了标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与经验基础,从而使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范围与预测能力得到了极大拓展与提升。因此,行为经济学正日渐被接受为更高级版本的“新一代”经济学。在此背景下,大量以行为经济学作为理论指导的相关研究得以涌现,所涉及的领域囊括了从金融学、管理学、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到宏观经济学的广阔空间。而在本世纪以来的历次诺贝尔奖获得者中,至少有五位可视为行为经济学家,即乔治·亚瑟·阿克劳夫、丹尼尔·卡尼曼、托马斯·谢林、彼得·戴蒙德与罗伯特·希勒。

然而,与行为经济学的学科发展态势不相适应的是,目前便于课堂使用的行为经济学教材却并不多见。一方面,许多行为经济学课程要么选用艰深的学术论文集,要么选用面向非专业读者的畅销书作为教材,这导致学生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另一方面,即便是目前国内外较流行的几种行为经济学教材,其内容的编排与组织也大有商榷之处。许多行为经济学书籍仅是将各个理论按主题进行罗列介绍,而未能将这些理论纳入一个统一的逻辑分析体系,导致学生容易陷入对行为经济学的“碎片化”理解,难以在一个较高的理论层次上把握这门学科的全貌。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谨为读者呈奉这本教材,并在体例编排上进行了如下创新:其一,本书不再对各个理论进行罗列式讲授,而是按照经济学教科书的通行做法,每一章都设定一个一般性的主题,并将行为经济学的各理论或理论的各组成部分安排在不同的主题章节讲解。其二,本书按照层层递进的原则,形成了一个从个体选择到群体互动再到宏观经济行为的完整的行为经济学体系。这既是本书的特色之一,也可方便读者清晰地把握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发展脉络和趋势。

为了达到上述写作目标,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对行为经济学的范畴性质、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进行评述。第二部分是个体选择理论,主要从“确定情形”、“风险情形”和“跨期情形”三个方面来展示行为经济学对标准个体选择模型的修正与拓展。第三部分是策略互动理论,它是将讲授内容从个体决策层次递进至群体互动层次,主要从“有限认知”、“学习”和“非自利动机”三个方面来探讨现实个体之间的互动特征。第四部分是宏观经济理论,这是将讲授内容进一步递进至宏观经济层次。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从“总需求方程”和“总供给方程”两个方面讨论如何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来拓展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以提升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解释与预测能力。

贯穿全书,我们力图在每章都维持一个大致相同的写作逻辑:首先是对相关的标准新古典模型进行评介,并对经验中发现的关于这一模型的系统性偏离(被称作“异象”)进行描述。接下来是引入各种行为经济学模型,尽可能对其心理学或神经学基础进行说明,以突出行为经济学的跨学科特点,并将其与标准模型进行对比。在某些章节,我们还讨论了相关的政策性启示。最后,在每章末尾一般会给出若干复杂的案例分析,以加深读者对相关章节内容的理解。

作为一部基础性的行为经济学教材,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构建一个逻辑完整、层次清晰的行为经济学理论体系。从难度上看,本书较适用于经济学及管理学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或者可用于研究生课程,并要求读者已至少学习过中级微观经济学和基本的解析博弈论,能够熟练掌握标准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假定和建模方法。而在宏观经济理论部分,我们需要读者具备初步的高级宏观经济学知识。

本书的撰写得益于我们多年的科研与教学经验。近年来,我们承担了多部国外重要行为经济学论著的译介工作,并依托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开设了本科至博士阶段的系列行为经济学课程,这使我们撰写本书具备了丰富的文献素材和坚实的课堂基础。然而受作者学识所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讹之处,还请读者谅解、指正。


章节目录
第一部分 导论
第1章 行为经济学的范畴、性质与方法
1.1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
1.2 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史
1.3 行为经济学与标准经济学
1.4 行为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5 本书结构
1.6 本章要点
课后思考
关键术语
进一步阅读
第二部分 个体选择理论
第2章 确定条件下的选择Ⅰ:一般选择
2.1 标准经济学模型
2.2 行为经济学的修正Ⅰ:选择的参考点依赖
2.3 行为经济学的修正Ⅱ:选择的幸福基础
2.4 案例分析
2.5 本章要点
课后思考
关键术语
进一步阅读
第3章 确定条件下的选择Ⅱ:归并与分离
3.1 多个结果的评估Ⅰ:同一时间截面
3.2 多个结果的评估Ⅱ:时序因素
3.3 案例分析
3.4 本章要点
课后思考
关键术语
进一步阅读
第4章 风险条件下的选择Ⅰ:效用评估
4.1 标准经济学模型
4.2 行为经济学的修正Ⅰ:单个风险结果的评估
4.3 行为经济学的修正Ⅱ:多个风险结果的评估
4.4 案例分析
4.5 本章要点
课后思考
关键术语
进一步阅读
第5章 风险条件下的选择Ⅱ:概率判断
5.1 标准经济学模型
5.2 行为经济学的修正Ⅰ:代表性直觉推断法
5.3 行为经济学的修正Ⅱ:可得性直觉推断法
5.4 行为经济学的修正Ⅲ:锚定直觉推断法
5.5 行为经济学的修正Ⅳ:对过度自信的关注
5.6 案例分析
5.7 本章要点
课后思考
关键术语
进一步阅读
第6章 跨期选择
6.1 标准经济学模型
6.2 行为经济学的修正Ⅰ:双曲线贴现模型
6.3 行为经济学的修正Ⅱ:准双曲线贴现模型
6.4 行为经济学的修正Ⅲ:瞬时效用函数的拓展
6.5 案例分析
6.6 本章要点
课后思考
关键术语
进一步阅读
第三部分 策略互动理论
第7章 有限认知
7.1 标准经济学模型
7.2 行为经济学的修正Ⅰ:有限计算
7.3 行为经济学的修正Ⅱ:有限推理
7.4 案例分析
7.5 本章要点
7.6 附录
课后思考
关键术语
进一步阅读
第8章 学习
8.1 博弈中的学习
8.2 强化学习
8.3 信念学习
8.4 模仿学习
8.5 经验加权吸引力学习
8.6 案例分析
8.7 本章要点
课后思考
关键术语
进一步阅读
第9章 社会偏好
9.1 标准经济学模型
9.2 行为经济学的修正Ⅰ:公平
9.3 行为经济学的修正Ⅱ:互惠
9.4 公平与互惠的进一步考察
9.5 案例分析
9.6 本章要点
课后思考
关键术语
进一步阅读
第四部分 宏观经济理论
第10章 现代宏观经济学引论
10.1 标准宏观经济学:从新兴古典到新凯恩斯
10.2 新凯恩斯宏观模型Ⅰ:总需求方程
10.3 新凯恩斯宏观模型Ⅱ:总供给方程
10.4 新凯恩斯宏观模型Ⅲ:货币政策规则
10.5 从新凯恩斯主义到行为宏观经济学
10.6 本章要点
课后思考
关键术语
进一步阅读
第11章 行为宏观经济学Ⅰ:总需求方程
11.1 情境依赖式的总需求方程
11.2 自相关式的总需求方程
11.3 本章要点
课后思考
关键术语
进一步阅读
第12章 行为宏观经济学Ⅱ:总供给方程
12.1 情境依赖式的总供给方程
12.2 自相关式的总供给方程
12.3 非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方程
12.4 本章要点
课后思考
关键术语
进一步阅读
参考文献
中英文人名对照表